COD專用分析儀操作全流程解析
點擊次數:10 更新時間:2025-04-27
化學需氧量(COD)作為衡量水體有機物污染程度的關鍵指標,其精準測定對水質監控具有重要意義。COD專用分析儀通過標準化操作流程,可實現快速、準確的測定。本文將系統梳理分析測定全流程。
一、實驗前準備(準備階段約15分鐘)
1.設備檢查:打開COD專用分析儀電源預熱30分鐘,檢查試劑管路是否通暢,確認消解瓶、比色皿等配件無破損。建議每日開機后執行自檢程序,確保光學系統透光率≥90%。
2.試劑配置:按照國標HJ/T399-2007要求:
①重鉻酸鉀標準溶液:0.0425mol/L(精確至0.0005mol/L)
②硫酸銀-硫酸催化劑:4.4g/L(充分溶解后靜置24小時)
③試亞鐵靈指示劑:1.485g鄰菲啰啉+0.695g硫酸亞鐵銨溶于100mL純水
所有試劑需現配現用,避光保存不得超過7天。
二、標準測定流程
1.樣品預處理:取水樣20.0mL(若懸浮物多需先過濾),加入5.0mL硫酸汞溶液(遮蔽氯離子)。若氯離子濃度>2000mg/L需稀釋處理,確保最終測定值在(10-1000)mg/L范圍內。
2.消解反應:將混合液加入消解管,置于165℃恒溫消解15分鐘。溫度誤差需控制在±2℃以內,采用程序升溫模式可降低爆沸風險。
3.滴定分析:消解結束后冷卻至室溫,加入2.5mL試亞鐵靈指示劑,用硫酸亞鐵銨標準溶液滴定。記錄滴定終點時消耗的硫酸亞鐵銨體積V(mL),同時做空白試驗V0。
4.數據計算
根據公式:COD(mg/L) = (V0-V)×C×8×1000/V
式中:C-硫酸亞鐵銨濃度(mol/L),V-樣品體積(mL)
三、質量控制要點
1.平行實驗:每批次至少做2個平行樣,相對偏差≤5%為有效數據。當偏差>10%時,需重新采樣測定。
2.校準維護:每周進行零點校準(超純水+試劑空白),每月使用有證標準物質核查。
3.異常處理:當吸光度值超出量程時,通過稀釋水樣重新測定;若連續3次測定值超差,立即檢查光路系統。
規范化的操作流程可使COD測定誤差控制在±5mg/L以內。建議實驗室建立標準化操作手冊,記錄每次檢測參數,定期開展方法驗證,確保數據溯源性。隨著自動電位滴定技術的應用,傳統人工滴定正逐步被智能化設備替代,檢測效率和準確度將進一步提升。